邹平:创新打造“平语邹心”宣讲品牌 强力构建“1+9+N”大宣讲格局

大众网滨州   2023-06-14 23:16:10

大众网记者 韩金枝 通讯员 王帅 滨州报道


【资料图】

6月9日,滨州市“中国梦·新时代·新使命”百姓宣讲大赛圆满结束,邹平市推报的选手共获得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各两个,由于组织得力、成绩突出,邹平市荣获“优秀组织工作奖”。

近年来,邹平市整合各类资源,通过人才搭梯、功能拓展、头雁引领,创新打造“平语邹心”宣讲品牌,强力构建“1+9+N”大宣讲格局,即打造1个宣讲品牌,组建9支宣讲队伍,用好N个宣讲阵地,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协调联动的宣讲工作体系,把宣讲触角延伸到最基层,不断提升宣讲工作的传播力、引导力和影响力。1-5月份,全市开展各级各类宣讲活动4000余场次,受众达256余万人次,受到了干部群众的广泛好评,真正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人才搭梯,让宣讲队伍稳定下来

搭建人才梯队。邹平市从基层各单位分类别选拔优秀宣讲员,组建理论宣讲团,分别组建了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基层党组织书记等九支各百人的宣讲团。各镇街分别组建起20人以上的多层次、立体化、特色鲜明的百姓宣讲“小分队”,村村都有网格宣讲员,构建了市、镇、村三级联动的理论宣讲体系。重点培养情怀深、擅长讲的宣讲骨干,将身边人、身边事、身边物变成最生动、最鲜活的素材,进村入户,深入各个领域开展分众化、对象化、互动化宣讲。高新街道“悦礼向阳花”百姓宣讲小分队成立不到一年已开展各类宣讲活动160余场。“七彩黄山”“鹤伴暖阳”“小雨点”等宣讲队伍也分别活跃在镇街开展各类宣讲活动。

培育宣讲骨干。邹平市通过层层组织开展“中国梦·新时代”系列百姓宣讲、道德模范事迹宣讲、红色宣讲等活动,培育了张山修、田纯锋、曲庆涛等百姓宣讲人才;通过开展各类理论宣讲,培育了钱晖、庞俊苹等理论宣讲人才。西董街道大马峪红色教育基地的刘昆老人结合自身经历,常年为群众开展义务宣讲,受到广泛赞誉。在他的带动下,西董街道青年机关干部、党校教师、退休干部、中小学生……越来越多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加入到大马峪村红色故事宣讲队伍中,赓续红色血脉。

阵地拓展,让宣讲形式丰富起来

用好宣讲资源。邹平市目前有“民族魂纪念馆”“邹长中心县委旧址”“鹤伴山抗日沟”、西董街道大马峪村等红色宣讲基地,有韩店镇民主议政日展馆、高新街道周西村乡村记忆馆等特色宣讲点。邹平市对这些宣讲资源进行深入挖掘,讲好邹平本地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厚植家国情怀。

用活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紧抓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推进这一契机,对理论宣讲阵地进行系统提档升级,将891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打造成为宣讲主阵地,结合群众工作和生活,将宣讲场所搬到田间地头、街头巷尾、农村大集、城市广场、车间班组,直接面向广大群众。充分利用广大妇女晚上跳广场舞前的闲暇时间,创新开展“舞前十分钟”,通过“微宣讲”讲清“大道理”,实现了讲在日常、讲在经常,讲在基层、讲给群众。

拓展网络宣讲阵地。运用互联网思维创新理论宣讲,将大讲堂与微课程相结合,根据不同受众群体需求,创作推出一批富有时代气息的融媒体产品,让“云上”宣讲有声有色。充分发挥“两微一端”等新媒体平台的积极作用,通过网站刊载、网络直播、微信推送等多种方式,进一步扩大宣讲覆盖面,目前线上宣讲受众已达170余万人次。

头雁引领,把宣讲活动带动起来

“这边种的葡萄,那边是草莓……”近日,高新街道周西村党支部书记王福德在乐礼共富联合体种植基地现场举行了一场宣讲活动。这个联合体由周西、乐礼等5个邻近村联合成立,对500余亩果蔬耕地统一进行产业布局,建设各类大棚20多个,升级智能水肥灌溉系统,培育种植葡萄、草莓等采摘水果5大类20余个品种,打造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的种植基地,达产后可实现年净收入60万元,增加村集体收入25万元,预计联合体各村年集体收入合计突破220万元。

头雁引领,宣讲助力。邹平市注重发挥市镇村三级书记在宣讲中的“关键少数”作用,实施“书记第一讲”。县处级领导干部结合工作实际,带头到所在支部、单位、联系镇街及辖区内企业、学校、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等开展宣讲;邹平市直各部门单位、各镇街、国有企业、学校主要负责同志结合“书记第一讲”活动,率先示范、带头宣讲;村级组织负责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各类宣讲。邹平还组织部分先进村党支部书记巡回宣讲各自促进群众和村集体收入“双增收”的“成功案例”,激发党员群众的思想共鸣和情感认同,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