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郑强在演讲中提到“屠呦呦先生”,立马就有人反驳:女的怎么能叫先生?郑强惊讶又气愤地反问道:你有没有文化?在日本只有3种人能被称为先生,这其实是我们发明的称呼,后来被人拿去用了,女的怎么就不能叫?
郑强于1960年出生于重庆,从小到大学习成绩一直很优异,顺利考入了浙江大学化学系。在那个好多人吃不饱饭的年代,郑强能考进浙大读书属实幸运,而从小到大见证了国家沧桑巨变的郑强也多了几分悲天悯人的情怀。
浙大毕业后,郑强继续深造,在成都科技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此后又留学日本拿到了博士学位。当时的留学生很是稀有,好多人留学后都选择留在国外另谋高就,而郑强却选择了回国发展国内的高等教育事业。
(相关资料图)
郑强先是回到了自己的母校浙大,14年里一边科研一边任教,获得了不俗的成绩,之后又先后去到贵州大学和山西太原理工大学驰援中部地区的教育,深受学生喜爱,在贵州大学担任校长的4年时间,为贵大争取到50多亿的捐款,为学校新建图书馆、体育馆;去了太原理工大学后,学校的生源都好了不少……
但真正让郑强走进大众视野,走红网络的还不是他科研上取得的累累硕果,而是他大胆奔放、怼天怼地的演讲报告,他也因此被很多人称为了“网红校长”,“愤青教授”。
他怼“富二代”:这些人出生就享有父辈积累的财富、地位,从小享受好的资源、教育、人脉。但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人,都选择了出国留学,深造,最后还留在了国外,给别的国家创造GDP。
他还在一次讲座上,怒骂3000名中学校长:你们身为校长,不去关注祖国的英雄,把商人、明星的头像挂满校园,孩子迟早毁在你们手上。
他向这些校长提问:中国只有一个人获得过祖国的6项最高荣誉,你们知道是谁吗?
令郑强惊讶的是,足足3分钟时间,现场没有一个人回答的上来,而答案其实是程开甲老院士。
所以只要有机会,郑强一定会在他的演讲和报告中宣扬那些真正值得我们关注的英雄和科学家。一次,郑强在报告里说:研究出青蒿素的屠呦呦先生值得敬佩!结果这话一说出口,台下就有很多反驳的声音:屠呦呦是女士,怎么能说她是先生呢?
郑强跟大家解释道: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就开始用先生来称呼像孔子这样的圣人了。后来这个称呼传到了日本,只有律师、医生、老师这三种社会地位和威望比较高的职业才会被人称为先生,足以显示这个称呼所代表的尊重。
但被日本学去了之后,我们国人反而不太“尊重”这个称呼了,随随便便都能喊一句先生,而且主要是用来称呼男性。事实上,民国时期女性开始解放,女性也可以当老师,于是就有了“女先生”的说法,后来便有了把学问地位较高,备受众人敬仰的女性称为先生的习惯,所以将屠呦呦称为“先生”绝对是可以的。
因为郑强独树一帜的风格,不同于大多数学者的高调和大胆,很多人喜欢他,也有很多人讨厌他,关于他的争议也一直有,但不管怎么说,郑强在科研上确实做出了不少贡献。郑强还说国人不应该在英语上浪费太多时间,而应该尽早开设科学课程树立科学思维。对此,大家怎么看呢?